关公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圣人级别的人物,头颅葬于洛阳。关于关公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可以说是汗牛充栋,关公文化的概念也由此而生。由对一个人的崇拜而形成文化现象,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。除宗教信仰中的造神现象外,很少有将一位古代的武将塑造成神级人物的现象。在重文轻武的汉文化背景下,对关公的崇拜所形成的关公信仰,正说明了关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。
关公铜像与民俗文化,关公铜像价格,关公铜像厂家
关公信仰的形成,最外层、最基础的形式是民俗文化现象。关羽在败亡成神后,与他相关的传说、故事逐渐在民间形成。前期主要存在于南北朝时期。由于关公英勇神武,死得轰轰烈烈,死于维护汉室正统的北伐之战中,因此,获得了民间的一致同情和认可。从他身上演绎出来的故事,如“玉泉山显圣”“关公转世”等,都充分显示了老百姓对这位死于阴谋的一代战神的惋惜,就连他的随从和坐骑都成了神。民间文学的一大特点,就是文学作品的集体创作,而这种创作是不需要脚本的,只要有一点儿缘由和动机,就会被大家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集体创作。这些民间文学作品,又反过来影响了世俗的关公崇拜的形式。比如,各地关庙祭祀的关公铜像的形态之所以有差异,也可以从当地流传的与关公、关平、周仓等有关的故事中找到答案。
关公铜像与民俗文化,关公铜像价格,关公铜像厂家
这样的形象显然是民间艺术与戏剧文学加工的结果。无论是对神的信仰崇拜,还是对英雄的道德皈依,这种社会性极强的群体活动不可能虚空地存在,而必须有所依托。这个依托被物化后,要么是实物,要么是众人塑造的形象。关公信仰的依托,显然属于后者。无论这个形象经过了多少人的加工,无论这个形象所在的地区和行业差异有多大,只要有神像本体的存在,信仰就有了依托。而这样的道德因素,正是信仰最外层的部分,即民俗文化产生的思想基础。
关公铜像与民俗文化,关公铜像价格,关公铜像厂家
信仰之所以被人接受,成为规范和制约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意识形态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,大多数信仰都包含着道德内容。换句话说,所有的信仰都有着令人绝对信服的道德基点,无论支持信仰的理论依据是否正确,起码在众多信徒的心里,这些信念是不可动摇的。
关公铜像与民俗文化,关公铜像价格,关公铜像厂家
作为“武圣人”被后世敬仰的关公,当人们将其置于祭台之上虔诚地膜拜的时候他的“忠”“勇”“仁”“义”等品格就成为这种信仰最现实的理由。关公一生忠于汉室,屡遭磨难而不能夺其节,此为“忠”;身先士卒,身经百战,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,位列“五虎上将”之首,此为“勇”;傲上而不忍下,欺强而不凌弱,行为上多有侠义之举,此为“仁”;恩怨分明,轻身守信,此为“义”。这些品格都是喜爱关公的人们最敬仰、最乐于接受和效仿的品格,而无论包含着关公这些品格的故事有多少传说和附会的成分。
关公铜像与民俗文化,关公铜像价格,关公铜像厂家
对于关公信仰这个具体的文化现象而言,民俗层面是信仰传承的基石,道德层面的内容代表着一种高度,而精神层面的内容则是内化到人的思想。大而化之,成为一种社会主流的价值观,才是我们重视和研究关公信仰的现实意义。当今社会,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许多优秀品质,如谦恭守礼、诚实守信、勇于担当、不计荣辱等,都可以为关公信仰做出现代意义上的注解。从历史的关公,到文化的关公,再到现代意义上的关公文化精神,每一个层面所体现出的价值,都是民族精神遗产宝库中的财富,需要我们去发掘、研究和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