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公铜像基本简介与文化内涵

壹号铜雕
2021-05-29
来源:铜雕壹号站



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层出不穷的名人之中,被后世尊之为“圣人”的仅有两人,即“文圣”孔子和“武圣”关公。因此,孔庙也称文庙,关公庙又叫武庙。关公铜像文化即是指关公的思想观念、道德品质、精神气质及其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。作为一种精神现象,它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意义是在精神方面,主要是在伦理道德方面。关公文化精神价值的核心在于道德价值。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,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。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,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,也是伦理型文化,伦理道德是其核心内容。关公的忠、义、仁、勇,渗透着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。千百年来,人们崇拜关公,本质上是崇拜关公高尚的道德人格。关公对国以忠,待人以义,处世以仁,作战以勇的精神,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

铜关公

关公铜像基本简介与文化内涵,关公铜像供奉详情,关公铜像作用


关公,名羽,字云长,别字长生,蜀汉名将,河东解梁常平里(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)人。关羽的一生,西晋史学家陈寿(233-297)撰《三国志》中的《关羽传》,对关羽生平轨迹有粗略的记载,概括起来基本分四个时期:一是东汉末年,关羽亡命奔涿郡(一说是关公在故里杀了勾结官府、欺男霸女、作恶多端的员外吕熊,只身外逃。另一说是杀了强占民女的县尹舅爷,以及庇护其舅爷的县尹而逃)。当时“先主(刘备)于乡里合徒众”(招兵买马,聚众起兵),关羽与张飞往投,一见如故,寝则同床,恩若兄弟,不避艰险,生死同心,力图扶汉。谓之后世所传的“桃园三结义”。二是建安五年(200),“曹公(曹操)东征,先主(刘备)奔袁绍,曹公擒羽以归。”即官渡之战前,曹操分兵东进,刘备为曹操所败,关羽被俘。曹操为使关羽归顺,“拜为偏将军,礼之甚厚”,又“表封羽为汉寿亭侯”。但关羽仍不忘“受刘将军(刘备)厚恩,誓以共死,不可背之”,趁机又奔先主,投归刘备。“曹公义之”,认为关羽是一位“忠义之士”。三是建安十九年(214),关羽被派镇守荆州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刘备为汉中王,“拜关羽为前将军,假节钺(授予符节和斧钺)”,率士攻打操军。是年,关羽“率众攻曹仁于樊。


关公铜像图片

关公铜像基本简介与文化内涵,关公铜像供奉详情,关公铜像作用


关羽是蜀汉名将,一生忠义仁勇,诚信名冠天下。其由将而侯而王而帝而圣的1800多年,就是关公故事精神流传-信仰风俗出现-关公文化形成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中,官方和民间共同缔造了庙宇文化——建筑、大型关公铜像、楹联、雕塑、绘画等等内涵丰富;缔造了祭祀文化,程式规整而严密的祭祀仪式、全球信徒的朝拜现象;缔造了庙会文化和戏曲文化——物质和文化的交流,戏曲与杂剧的展演;缔造了商神文化,关公因他的忠义而被社会方面面的人群当作求平安、求财、求学、求进的神祇。关公文化中最根本的理念文化——关公的忠义仁勇和诚信精神。待事以忠,待人以仁,以义取利,以勇精进,这种精神如今已然成为民族精神和大义,成为社会发展与和谐的根本;衍生了关公产业文化,各地官方民间举办的的关公文化旅游节,相关的文化产业链的形成。


关公雕塑制作

关公铜像基本简介与文化内涵,关公铜像供奉详情,关公铜像作用


宋、元、明、清四个朝代,对关羽忠、义、仁、勇,尤其是忠、义人格形象精神的宣传和弘扬,使其社会对关公精神的认知,形成共识并达到了高潮。一是四朝帝王都以关羽为忠、义的化身,极力推崇和崇拜褒封,愈加愈多,愈拔愈高。由一员武将而升为“王”,升为“圣”,升为“帝”,升为“大帝”,“侯而王、王而帝、帝而圣、圣而天”,其地位显赫,完全超过了人间帝王。同时还将关羽与文圣孔子并列为圣人,共享春秋二祭。除民间普遍祭祀关羽外,朝廷还定期对关羽实行公祭。正因为这样,自宋元至明清,上至朝廷和王公大臣,下至普通官员、各界人士及一般黎民,以至海外的华人世界,便出现了对关羽前所未有的崇拜。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,历史已将关羽一生的忠、义、仁、勇,特别是忠和义,纵观认知为关羽的人格形象精神。这种精神除孔圣人外,是完完全全超过了任何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人。这种精神,实际上折射着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现象,而将这一现象提升到一定高度,从社会视角去认识它,凝练和升华,实际上蕴涵着人们所向往和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,便形成独特的关公文化。


来图定做关公雕塑

关公铜像基本简介与文化内涵,关公铜像供奉详情,关公铜像作用


社会历史发展到了今天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,时代的呼唤,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,内外因素的互为作用,便促使现实将历史所推崇和崇拜的关公忠、义、仁、勇,特别是忠、义人格形象精神,古为今用,冀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精神的其中组成部分,成为有一定感染力度,以及潜移默化、教育感化、祛邪扶正、影响国人的希望动力。



阅读168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