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有机构票选“丑”榜,足见人们对雕塑这一涉及城市形象事物的广泛关注。时下大小城市热衷雕塑,无不是意识到了其不仅是一处景观,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。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,甚至融入市民生活成为“城市的灵魂”。纵览域内外,城市标志性的经典雕塑不胜枚举。
相形之下,诸如曾经入选“丑”榜中姿势不雅的郑州“流氓猪”、造型“恐怖”的乌鲁木齐“飞天”花雕,以及被媒体曝光的苏州“老子吐舌”雕塑之流,极尽轻佻随意,则是在亵渎城市灵魂,被吐槽几乎是预料中的事情。坦率地说,笔者认为“丑”榜也有值得商榷之处,比如重庆“记忆山城”吊脚楼雕塑就很有当地特色。正如美术评论家吴应骑曾表示,网友没有全面了解重庆的吊脚楼文化,对这段历史不了解,所以看不懂这件雕塑作品。这就牵扯出一个大众审美的话题。
不同于供圈内人评鉴的雕塑作品,城市雕塑居于广场、车站、公园等公共场所,为不可计数、水平参差的公众所观瞻,因而忽略了大众审美的纯艺术品,只会令艺术家孤芳自赏,而在世人眼中却艰涩难懂。艺术与大众审美要找到契合点并不简单,在一件城市雕塑的构思阶段,艺术家需要熟知当地历史文化、风土人情,还需要统盘考虑到这座城市的整体定位、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等等。唯有如此,方能创作出雅俗共赏、为市民待见的城市雕塑来。
城市需要怎样的雕塑,艺术家闭门造车要不得,有关部门过多行政干预,尤其是迎合某些领导的个人好恶,抑或是某些外行领导直接或间接地干预艺术创作更要不得,否则只会产生出不伦不类的“怪物”而予人笑柄。
城市雕塑动辄百万元资金投入,耗时耗力,绝不是儿戏。因此,无论决策者,还是艺术家都需要多听听各阶层市民的意见。倘若一旦缺失了民意基础,遭受入选“丑”榜这样的舆论羞辱倒还在其次,更重要的是,往往会被网友的板砖“砸倒”,到头来沦为一场劳民伤财的瞎折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