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扭秧歌铜雕塑

壹号铜雕
2020-02-04
来源:铜雕壹号站


扭秧歌,是我国北方民间喜闻乐见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,是我国**批进入***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。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,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。每年春耕时,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,一起到田里插秧,一人敲起了大鼓,鼓声一响,“群歌竞作,弥日不绝”,称之为“秧歌”。陕北地区“闹秧歌”习俗由来已久,相传北宋已有陕北秧歌舞,原为阳歌,“言时较阳,春歌以乐。”


1564905788(1).png

民俗扭秧歌铜雕塑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价格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图片


秧歌,源于农事活动。在普普通通的日常劳动中,把劳动期间的吟唱、奔跳、行走等动作结合起来,巧妙地揉合了陕北民间一些习俗、祭祀等活动,形成了最初的秧歌。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。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。但因流传地区不同,又有陕北秧歌、晋北秧歌、东北秧歌、河南秧歌、河北秧歌、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。逢年过节,城乡都组织秧歌队,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,比歌赛舞,热闹非凡。


1564905814(1).png

民俗扭秧歌铜雕塑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价格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图片


这种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。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,手持扇子、手帕或彩绸等起舞。在表演形式上,开始和结束为大场,中间穿插小场。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,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、小戏,有的地区将高跷、旱船、竹马灯、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”在黄土高原,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,闹秧歌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,成为闹新春以及城乡群众休息娱乐的重要活动。春节期间的秧歌气势宏大,成大规模,一般前有彩车,主要宣传一个县或者一个单位的工作成绩等,把安塞腰鼓、陕北唢呐、各类鼓等都列入陕北秧歌,排练成整整齐齐的方正以及根据当年的情况装扮一些吉祥物、幸运物等。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。流传于晋北地区朔县、平鲁、神池、宁武等县一带的群众性民间舞蹈--踢鼓秧歌,由于在表演时男角动作以踢为主,伴奏以鼓为主而得名。它主要在街头、广场表演,故亦有"土滩秧歌"之称。


扭秧歌铜雕塑图片

民俗扭秧歌铜雕塑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价格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图片


1942年以后,陕甘宁边区出现了蓬勃的群众性的"新秧歌运动",创造出具有革命内容形式、朴实健康的新秧歌、被当时解放区群众称为"斗争秧歌"、"翻身秧歌"。现在,新秧歌是群众在节日、集会时表演的主要民间舞蹈之一。陕北秧歌从单一的“闹红火”发展到如今叱咤大舞台,走向全国各地以及海外。先后有两位国家领导人一同与陕北人扭秧歌庆佳节,已列入**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敲锣打鼓雕塑

民俗扭秧歌铜雕塑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价格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图片


踩高跷不但扮演的人身着戏装,浓妆艳抹,且歌且舞,而且往往装扮戏曲折子,踩高跷的角色,因为各自身份不同,所以造型各异,高低不一。踩高跷,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。踩高跷俗称缚柴脚,亦称“高跷”、“踏高跷”、“扎高脚”、“走高腿”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,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。踩高跷技艺性强,形式活泼多样,深受群众喜爱。民间有一种传说,说是以滑稽著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婴,一次出使邻国,邻国国人都要笑他身材矮小,他就装一双木腿,顿时高大起来,弄得那国君臣啼笑皆非。他又借题发挥,把外国君臣挖苦一顿,使得他们还狼狈。据此,踩高跷活动由此流传民间。


踩高跷铜雕塑

民俗扭秧歌铜雕塑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价格,民俗扭秧歌铜雕塑图片


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,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。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《列子·说符》篇:“宋有兰子者,以技干宋元。宋元召而使见其技。以双枝长倍其身,属其胫,并趋并驰,弄七剑迭而跃之,五剑常在空中,元君大惊,立赐金帛。”从文中可知,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,高跷就已流行。


联系电话


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,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。扭秧歌历史悠久,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,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**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,也因为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,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。每逢重大节日,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,比歌赛舞。秧歌是中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。



阅读137
分享
下一篇:蔡元培铜雕塑
上一篇:铜雕孔子像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