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城市需要怎样的雕塑?

铜福星
2020-11-15
来源:河北唐县铜星雕塑有限公司

我们的城市需要怎样的雕塑?





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呈现的雕塑作品。


相比起那些悬挂在美术馆里的名画,各种矗立街头的雕塑,可以说是最接近我们生活的艺术形式,每天或多或少都会邂逅这些饱含情感和意义的作品。


城市的文化氛围,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雕塑所传达出的理念和价值,那些超越肤浅的表象,记载了不同历史和文明的纪念物,传递的不仅是美学表达,更是历史的遗留、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追求。任何时候,都可以给予我们不同的思考和借鉴。


湖北荆州巨型关公雕像。


近日,57.3米关公雕像、88米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成为热议焦点,违建滥建巨型雕像等“文化地标”现象引发公众关注。为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,日前住建部也印发《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通知),要求严控建设“高度超过30米或宽度超过45米的大型雕塑”,刹住滥建“文化地标”歪风。


那么,我们的城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雕塑?



我国的城市雕塑史也曾百花齐放



城市雕塑属于公共艺术品,是一种城市文化的高级产品,特别是反映国家地方民族和城市文化方面的大型城市雕塑,更是一种高端文化公共产品,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和地方的文化水平。


我国城市雕塑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。


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中央十分重视城市雕塑建设,谷牧副总理亲自过问,还安排了一定的经费,支持这项事业的发展。当时的建设界和美术界一致认为城市雕塑关系城市文化形象,需要加强建设,但是不能一哄而起,不能乱刮风,更不能粗制滥造,需要加强管理,保障质量。


四川晏阳初大道:狮钮中国印。


后来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。短短几年功夫,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,到1988年前后,全国就建设了1400多件城市雕塑,其中精品很少,而粗制滥造的接近一半。于是国家加强了管理,建立了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,有关地方也加强了工作,刹住了当时的城雕泛滥之风。


在往后近30年的发展中,城市雕塑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,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。开展了国际交流活动,引进了一些国际优秀城市雕塑,在北京、长春等城市还建设了国际城市雕塑公园。


许多大城市强化管理,在保障和提高城市雕塑质量方面下大功夫,严格把关,成绩不少。


青岛、南京、厦门、重庆等不少地方的城市雕塑建设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和经验。四川汶川震后重建过程中,在城市雕塑建设方面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。在规模不大的城市中,河北廊坊市的城市雕塑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绩。


四川汶川震后遗址纪念雕塑。


城市雕塑的发展,为提高城市文化品格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,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同时,新问题也不断出现:一些城市政府追求建设“文化地标”,盲目建设大型城市雕塑;一些地方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,在城市雕塑建设中不断有所反映;


尤其是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,一些地方盲目追求人工标志物,景观不足城雕补,盲目兴建大型城市雕塑,在缺乏指导和严格管理的情况下,矛盾不断突出起来。






雕塑之美,不唯其大



如果城市以新建一个“关公”或“财神”之类的城市雕塑为标准,并设置在城市道口使之成为“文化地标”,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批评其审美趣味恶俗不堪,污染城市视觉,是典型的“美盲”。


雕塑之美,不唯其大。


住建部点名通报巨型关公雕像“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”,该塑像怒目圆睁、栩栩如生地“挥舞”着70米大刀,摆开阵势立于城区,但真正伟大的雕塑艺术无关尺寸。


世界十大雕塑如断臂的维纳斯高约2.04米,思想者1.8米,掷铁饼者仅约1.52米,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。


雕塑作品:《在电线杠上舞蹈的人》。


当然,也不乏大而美、符合城市气质的成功雕塑:高46米的自由女神像是纽约港一大景观,不仅见证着美法两国的友谊,更象征自由、民主和人权;通高71米的四川乐山大佛,为中国古代佛教雕塑一大代表,其依山凿成、头与山齐、足踏大江,对国内外游客有着无穷的吸引力。


还有一些城市雕塑是根据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经典形象而塑造的,以至成为城市文化的形象代表。


比如在欧洲的两座美人鱼雕塑。一座是位于丹麦哥本哈根港口长堤公园的铜像,根据安徒生**童话《海的女儿》创作,现已成了哥本哈根的象征。


另一座位于波兰华沙维斯瓦河西岸,根据民间传说故事而创作,现在成了华沙的象征。这两座城市雕塑文化艺术品格之高,令人赞叹,也成为国际上城市雕塑的经典。


波兰华沙维斯瓦河西岸美人鱼雕塑。


所以,能称为优秀的大型城市雕塑需要考虑到功能、艺术、人文关怀。毕竟,城市雕塑立足于城市内部,成为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,承载着城市的功能和文化。






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雕塑?



富有文化底蕴的优秀城市雕塑作品,是城市风貌的“点睛之笔”。在城市雕塑建设越来越面广量大的背景下,一些雕塑尺度过大、品质不高、题材不适宜、选址不当、抄袭模仿。


对于这些问题,通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,给出了制度层面的管理依据和创作层面的指引导向,对我国城市雕塑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。


“城市里的雕塑是永远对民众开放的美术馆,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着美育教化提升的作用。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说,作为文化“软实力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城市雕塑题材选择和艺术表达需要挖掘城市文化,契合时代发展,反映人们的精神诉求,这样才能把雕塑艺术的社会效益发挥到**。


城市里的雕塑是永远对民众开放的美术馆。雕塑作品:《岸边留下一排空荡荡的鞋子》。


“城市品质的提升,需要量力而行,要与城市发展水平、可持续的公共财政状况相吻合,钱要花在刀刃上。”


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认为,大型城市雕塑的投资建设切忌“攀比”“炫耀”“急功近利”。从供给上杜绝粗制滥造和决策失误的情况,首先要“管底线”,需要法律、政策、标准多管齐下,建立和完善程序性和制度性的安排。


人文关怀是城市雕塑与民众之间的纽带,是大型城市雕塑建造的最终目的。


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,严把大型城市雕塑建设关,并把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,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。


董书兵指出,我国城市雕塑应该进行有序规划、实现健康发展,需将其纳入城市发展建设之中,同时明确城市雕塑的规划重点、具体要求,确保执行操作的有效进行。


城市的发展与雕塑的建造其实犹如万千江河汇聚一海,其结果都是为了生活在城市中的百姓,体现出一个城市对民众的人文关怀,而这人文关怀才是城市雕塑与民众之间的纽带,才是大型城市雕塑建造的最终目的。


阅读13
分享
写评论...